党史上的今日弼时 |2月18日
1925年2月18日
※1925年2月18日 致信旅莫斯科诸同志,通报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及国内政治形势。认为团组织普遍的缺点是对团员缺少训练,各地组织尚没有认清本身的根本责任;“缺少能作指导工作的人材,组织与工作不能有条理的发展”。因此,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即为教育与训练和人材的培养,同时注重团体组织上的改良和发展”。 △致信罗亦农、王一飞,指出从莫斯科回国参加工作的同志最感困难的是“缺少实际经验”,对很普通的党、团及工会的组织工作“较国内实际工作者尤为幼稚”。认为“玄空”的理论“至多能做点文字宣传上的帮助,然作文章看书又没有时光,且空空普遍的理论,我们出版的刊物上也不觉得十分的需要”,希望在莫斯科的同志多注意党、团、工会等群众工作的经验。 1934年2月18日 ※1934年2月18日 敌第十五师占领永新县城。在红十八师掩护下,任弼时率中共湘赣省委、省军区机关转移至永新县石灰桥地区。十九日,中共湘赣省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继续扩大红军,并向群众进行参战动员,发展游击战争,赤少队员每人备一件武器,一条扁担,五人一副担架,尽可能到前方去,配合红十八师作战。 1935年2月18日 ※1935年2月18日 致电中共中央,盼速告:(一)中央对粉碎五次“围剿”战争和目前政治形势的估计和分析及最近重要决议;(二)湘鄂赣工作及红十六师行动方针。 1937年2月18日 ※1937年2月18日 电告杨尚昆,“我本日又去四军”,请杨十九日必须回淳化前敌总指挥部,以安排中外记者前来参观的接待工作。 △和彭德怀致电左权、聂荣臻、陈光:仍决定调左权任前总参谋长,望左于十九日离开一军团来淳化。二十日,左权由太峪镇出发来前总就职。 1938年2月18日 ※1938年2月18日 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报告八路军情况:(一)关于主力部队的扩大。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底,共扩兵九万二千余人,各种枪两万余支。一共新编了二十四个团,其中第一一五师增加三个团,第一二○师增加五个团,第一二九师增加二个团,军总直属队增加一个特务团,一个炮团,聂荣臻部增加十二个团。新兵成分很好,有些大学生也来参军,因此新兵文化程度较高,“这是以前扩红少有的成分”。新战士政治情绪很高,学习进步快。另外,地方武装也有发展。晋冀豫边区已有游击队八千二百余人,枪二千余支;晋察冀边区有游击队一万人左右,晋西北有五六千人。现在的问题是,军费开支紧张,“尚差一半”;枪支不足,“尚需三万余支”。为了解决新的矛盾,前方的意见,部队必须向外,主要是向河北省发展,分出一部到苏鲁边活动,一部到平汉路发展。(二)主力部队内部,在去年十二月底前,由于各团各营极大的分散,政治工作干部及军事副职完全调出做扩兵工作,加上干部伤亡较大,取消政委制后政治工作干部情绪不高,部队政治工作削弱,发生了一些违纪现象。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底,部队开始集结整理,进行军政训练。(三)关于统一战线工作。部队初到山西,各友军对八路军很好,他们都要学八路军的游击战争。阎锡山通过八路军来动员群众,我们也经过动员委员会武装民众,建立游击队,改良民众生活。晋察冀已实行减捐、减息、减租。同时在各县建立抗日政权,现已把抗日救国会改设县长制度,有的县长是我们提出名单,由阎锡山加委,村长、保甲长都是民选,“这是初步的民主”。晋察冀已成立政务委员会,那里的工作“最好”,部队有二三万,枪有七千余支,“干部相当强”。阎锡山目前还是在进步势力与旧的势力之间,他想执行新的纲领,又不得不依靠旧的基础,“我们在前面牵,反动势力在后面拉。我们的政策只能慢慢地像牵牛一样,牵着他前进,但不能牵得太快,把绳子牵断了”。八路军与国民党中央军、川军关系也很好。孙连仲抗日“很坚决,很痛快,情绪很好,指挥有魄力”。国民党中央军“对我们政治工作很佩服,李默庵对我们很好”。 1945年2月18日 ※1945年2月18日 出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扩大会议,听取十六日从重庆归来的周恩来关于同国民党谈判情况及美国对华政策的报告。 1949年2月18日 ※1949年2月18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成立,任弼时为主任,冯文彬、廖承志、蒋南翔为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