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沪考察博物(纪念)馆陈列布展 有关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10 15:33:06 浏览次数:100

 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布展学习考察组

(2023年11月10日)

 

为切实做好任弼时生平业绩改陈布展,11月3日至5日,市委副秘书长彭明组织任弼时纪念馆布展项目相关人员一行4人,前往上海先后考察了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以下分别简称为龙华馆、团中央旧址、中共一大馆、自然博物馆、凝聚力馆),并前往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布展项目中标单位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上影集团旗下国有企业),拜访了公司董事长和项目团队,就布展项目深化设计充分对接沟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所获感受

上海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中西文化交汇之地,革命遗址总数共657处,红色题材和经济社会类博物(纪念)馆丰富多元,具有先进的设计和运营理念。上海也是任弼时参加革命工作和远赴苏俄留学的始发地。通过观看、交流、思考和小组讨论,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好的展览不是抢出来的,赶出来的,而是要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通过系统全面充分的准备,在内容、空间、观众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注重展览的内涵挖掘,立足“内容为王”。通过和布展相关人员沟通,深刻体会到布展要以内容为核心,潜心打磨,力求精品。自然博物馆展陈面积约18000平方米,在布展实施前,博物馆业主在内容筹划(标本征集、标本测量、标本采集、空间规划、展纲编撰)方面历经8年,展示设计1年,布展工程实施1.5年,总历时10年半,可谓“十年磨一剑”;中共一大馆展陈面积为3700平方米,内容大纲筹备时间2年多,后续布展设计用时12个月;龙华馆展陈面积4300平方米,内容大纲的文字立意到落地从10万字精炼打磨至3万余字,耗时16个月,后期深化设计用时12个月;凝聚力馆作为全国基层党建示范馆,展陈面积1580平方米,大纲及实物经5年不断完善调整和征集补充,后续布展设计也有5个月。

(二)注重馆区的规划定位,坚持“空间第一”。上海寸土寸金,通过学习观察,各类场馆在空间方面都做到了因地制宜、因馆制宜,和周边环境协调融合。一方面馆外空间定位好。除团中央旧址因在旧址建筑本体内布展受限制外,其他4个馆均做到了馆区与园区的融合,龙华馆建在堪称“中国第一红色陵园”的龙华烈士陵园内,自然博物馆建于静安雕塑公园,中共一大馆建在太平桥公园,凝聚力馆建在中山公园。这样既方便游客观展,还能到馆外拓展休闲。特别是中共一大馆,周边摩天大楼林立,为了避免商业化影响红色氛围,上海市将大楼相关商业标识标牌都进行了清理,站在纪念馆外环望四周看不到任何商业标牌。另一方面馆内空间利用好。之前考察学习的金风科技、汇川技术、中国化学等企业展馆,都有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显示技术,在局部空间拓展展示长时间线企业发展历程等更全面更丰富的内容,此次考察学习的上海展馆也在多方面挖掘利用好馆内空间。中共一大馆向地下要空间,展览主要位于地下层,并有着“开天辟地”的寓意,而空间的层高也彰显着大党之大的气魄。自然博物馆则是地上3层地下3层,充分拓展了物理空间。龙华馆直接改变原进厅层高,拓展了布展层高,并因地制宜利用天、地、墙等各类空间,如其中的《八一三淞沪战役》展项,整个展项除了运用常规的LED投影屏和沙盘地图外,还利用展厅顶部的空间打造一个长11米的天幕投影,在地面上设计3D的弹坑画,配合四周具有浓郁战斗氛围的墙体空间和表现战斗场面的油画,使空间立体多方位表现八一三淞沪战役中的空战、巷战、海战。

(三)注重观展的服务体验,贯彻“观众至上”。展览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观众,考察的各类场馆在观众体验上面都做足文章。自然博物馆导览系统中将交互设计应用于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方面,突破了传统博物馆中单一的陈列方式和设计语言,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不再只是用眼来看展,而是视觉、听觉、触觉等各感官系统都能感受到展示所带来的科学文化信息。龙华馆的龙华二十四烈士多媒体雕塑剧采用静态雕塑结合全息舞剧的展现方式,创新探索出人物展示新路径,此外在展陈的结尾设置了书签墙,观众可以将展陈的256位英雄的书签免费带回家,让英雄的故事和精神不仅贯穿在展陈中,还能不断地延续下去。中共一大馆在尾厅设置了一面留言墙,一批批留言签不断积累。凝聚力馆大厅的公共区域通过内部挖潜,全面打开原有相对封闭的隔断,拓展形成集阅读、休憩、参观、临展、活动等为一体的空间,带给观众更多新体验。

二、现状分析

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标对表考察学习三个方面的主要情况,任弼时纪念馆现有展览均存在不足。

(一)展陈内容有欠缺。一是主题不鲜明,没有提炼出有辨识度的主题。二是重点不突出,内容从头至尾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没有突出重点生平业绩、思想理论和精神风范,观感平平;在满足不同类别群体参观需求方面也欠系统考虑,如任弼时是青年导师,相关共青团工作内容没有突出重点。三是文物不丰富,展览124件文物中物品欠缺,文献资料中系统性、关键性的史料不多,文物展示式单一。

(二)空间规划有短板。一是馆外镇区沿线风貌还不一致。以前建筑缺少统一规划,总体环境欠协调。与镇区周边序贤小学、任作民故居等红色资源,影珠山、玉池山等绿色资源以及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等特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融合。二是馆内风貌待提升。馆区内现在建筑情况为三个时期建设效果,还有后续建设的市委党校二校区项目,从东门至故居都须提质促进风貌进一步统一协调。三是展陈空间不舒畅。序厅雕塑设立在中心,约束了室内活动空间;序厅和展厅层高落差大、有台阶,不利于参观;展厅空间为通道式,较狭窄,且左右都有版面,导致参观时左顾右盼,动线混乱等。

(三)服务观众有距离。一是手法不够多,宣教方式为“陈列+解说”,加之陈列版面缺少立体展现,不活泼,影响展览的感染力;油画和场景过多且品质一般,也没有呈现重点,缺乏多媒体、信息化的表现,满足不了观众的多维体验。二是色彩不明快,色彩偏暗,暗驼色贯穿始终,一暗到底,突出不了人物的精神气质,也不符合党和国家历史进程和观众心理的愈进愈明。三是互动不够强,没有供游客互动的装置,缺少可供学生现场教学的研学空间和场景,游客打卡点也待完善,导致观众沉浸不深入。

三、工作启示

当前,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改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通过考察学习,现阶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力。

(一)坚持以内容为核心。内容大纲已经中宣部审查同意,省委宣传部对修改情况又反复把关,具体内容须严格依照宣传部门意见。但在展示方面,还可以着力做好一些工作。一是全力征集补充文物史料。安排专班专人,一方面到中央档案馆、省档案馆以及俄罗斯相关馆查阅复制相关档案资料,已在省档案馆拿到11件84页文献资料的仿制件,并通过省委办公厅向中央档案馆去函申请查阅史料51件,初步统计在莫斯科可以查阅复制的资料有《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中共代表团声明的决议》以及任弼时在共产国际的代表证件等300余页相关资料;另一方面积极联络江西、贵州、延安、西柏坡等任弼时革命生涯相关地区的纪念馆,征集搜寻文物史料,目前相关纪念馆同意复(仿)制24件文物或文史资料。二是全心策划研究展览方式。注重融入体现湖湘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任弼时背后的进步家族文化、湖湘文化和革命文化结合,做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内容体现。注重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把伟大建党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展陈相关时间线上予以体现。

(二)坚持以空间为重心。空间尺度由大及小,从馆外全域统筹看,汨罗市可按照“馆地融合、馆镇一体、馆村衔接”的原则,整合馆外周边“红、绿、特”三色资源,以纪念馆为中心,辐射促进周边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打造弼时故里景区,近期将馆外周边环境提质升级。从馆内全貌协调看,将陈列布展、游客服务设施改造以及故居修缮和环境整治系统规划推进,逐步实现馆内风貌环境协调统一。从陈列布局流线看,具体到展区,要着力解决序厅展厅间的有落差有台阶导致影响参观、通道式设计导致空间狭窄和观展动线混乱导致左顾右盼等空间问题,让动线流畅、不走回头路,使重点展项空间更加开阔,便于现场教学。此外,布局也要考虑利用有限空间拓展展示内容,如在适当位置运用电子互动屏展示任弼时一生历程。

(三)坚持以观众为中心。通过“以观众为中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基础设施方面,在停车、充电、厕所、道路、标识标、数字化方面提质改善;参观体验方面,要统筹考虑观众从进馆到出馆全程体验,动线视线范围的环境设施要与陈列布展一体设计提质,让好的观展感受融入游客参观的全过程;展览展示方面,在文物展示、重点场景打造以及观众互动等方面要以“观众友好”为导向,努力打造“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基本陈列。

 

: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布展深化设计文件(2023.11.7)